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,近日在etnet经济通的访谈中,围绕美元、黄金等话题,分享了最新观点。
3月以来,美元指数从此前110的高位跌到104以下,相反,黄金则突破了3000美元/盎司的大关,已经实现了洪灏此前立下的目标位。
洪灏表示,美元的下跌未必反映了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,但更多的可能是对特朗普诸多操作的反应。
特朗普的一系列动作,对全球地理政治学的影响不言而喻,各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,可能会产生很多连带效应;
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是美元,还是曾经被视为避险货币的日元,都缺乏避险的作用。
就国内而言,尽管部分港股消费股短期涨幅不小,但从投资驱动型社会转向消费驱动并非一日之功。
现在,大家都在热衷于炒故事的阶段,在这一个故事被证伪之前,大家还是愿意去追捧它。
在这样的市场里,何时大家开始看报表了,何时它就真正地回归理性了。
问:港股最近出现所谓的新三巨头——小米、中芯、比亚迪,长和最近也因为港口股价飙升。你怎么看这些机会?
运河和这些港口都是有战略地位的,你一次性地把战略地位拱手让人,长远来讲是否是一个好消息?我不知道。
在这样的市场里,何时大家开始看报表了,何时它就真正地回归理性了。
相反,如果你接入AI,导致人工的淘汰,反而在短时间内是会产生失业的,它并不能够带给你特别明显的经济效益。
问:政府报告把提振消费作为今年工作的头号任务。我们也看到,很多消费股的走势都相当好,比如蜜雪冰城、老铺黄金、携程、安踏、泡泡玛特等等,这属于你刚刚说的讲故事吗?
应该是在去年12月,当时黄金股涨了很多,后来又涨了很多,现在已经涨到看不懂了。
振兴消费,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,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,我们都希望成为一个消费型的社会。
因为消费型社会的经济周期波动没那么明显,它不会像一个投资驱动的社会,经济周期的波动会非常明显。
历史上,中国这么多年,消费占GDP的占比这么低,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,并不是说一日之功。
一定是经历了很多,像三年自然灾害、困难时期等等等等,各种导致我们今天的消费习惯就是这样。
但是怎么从一个投资驱动的经济,转型为一个消费驱动的经济,这中间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问:美国的财长贝森特,他说美国经济正在“排毒”,我们之前从疫情以来一直在讲美国可能会衰退,这一次“狼”真的要来了吗?
当然,经济的衰退,并不是因为经济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衰退,所以它要衰退了,肯定不是这样的。
要把政府的财政赤字从7%削减到3%,他们的确在排毒,但在排毒的过程中,也抑制了很多的政府消费。
它改变了全球的地理政治学,如果他不威胁退出北约,德国就不会威胁称要重新武装。
法国说我们要用武器去保卫欧洲人,你想想这个多可怕,俨然就是三战的前夕。
德国现在有个完美的借口,就是俄罗斯要西进了,乌克兰没有办法阻挡,美国要退出北约,
比如说我们正真看到,在默茨讲完话之后,整个欧洲所有的长期国债,哗一下子涨了五六十个点。
德债的收益率,经历了欧债危机以来最大的当天涨幅,这些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。
特朗普的这一系列行为,美国之前在全世界地理政治学去布局,他现在要抽身出来,以美国为主,美国优先。
在每一次的谈判里,他不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,而且可能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马上德国和法国——两个欧洲的强国就崛起了,别忘记英国,英国也在跃跃欲试。
问:日元之前被称为避险货币,2022年之后,其实就没有避险的功能了。现在日元会因为特朗普的操作重新回归避险的功能吗?
所以我觉得,尤其像日元这种货币严重超发的,而且国家本身负债率这么高,人口老龄化这么严重的国家,
否则为什么美国会出来说,你要美国的军事保护也可以,你把手上的美债变成一个100年期的无息债券。
很多人说用挖币的能源去计算每个币要多少钱,剩下的币是多少,全社会美元的供应是多少,一除得到每个币应该是多少钱。
比特币本身,它不产生任何的价值,你想给它一个多少钱的数字目标,它就会是多少。